怎樣開啟般若佛智?
王群眾
一百零七年三月八日,王某續讀《金剛經闡微》。見蔡銘宗居士「融合各家觀點」,解《金剛經》的經眼—應無所住而生其心,這句千古之謎的經文為:
無所住,空也。
生其心,有也。
無所住而生其心,說明了空不離有,正是《心經》所說的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」。
又,既曰「無所住」,又曰「生其心」,空有同體,空在有中顯現。這是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空」。
無所住,則心空而寂,此之謂止。
生其心,則心朗而照,此之謂觀。
定慧平等,方與如實空,如實不空之本性相應。
佛菩薩証此妙果,所以遍界分身,而未嘗來往,心不作意,而妙應無盡。
諸位同參道友,顯然,東土各家對「無所住」一語,是作《心經》裡的,照見五蘊皆空的「空性」解的。
而「生其心」,則解作,空生妙有之聖有。
空生妙有之聖有,非如夢幻泡影似的虛妄有為法。而是連無明妄心,都轉成了空性的無為法!
此所以才是,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!乃所謂的:
是故空性之中,充滿了無漏的色法,充滿了無漏的受想行識這些心法……。自然,也充滿了無漏的般若智慧,亦充滿了無漏的妙得,即得無上正等正覺!
學子以得此無漏的妙所得故,登上了等覺菩提薩埵學位!
因此,總而言之,言而總之,立志成佛的學子,務必要依樣畫葫蘆,也學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一番。及至照見五蘊皆空性時,而生其心,起念求証一下,自己所照見的空寂,可是宇宙萬生萬物,那如實空、如實不空的本性?
若聞「是」的回答,仁者的「般若之耳」便開啟了!
從此可以跟自己,以及萬物的空性「通聯」了!
若仁者崇敬阿彌陀佛,就和阿彌陀佛「通聯」。通聯之後,在人間即可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。不必等到捨報往生,再拜祂為師學佛了。何其超勝!
至於如何行深般若波羅蜜多,始能照見空性?
念佛、持咒、參禪,如是乃至讀經,都有可能「物隱空現」,見空性成功。而其奧秘在,修入大空三昧時,勿忘生心起念求証一下,所見之空可是一切的空性?
如此,照見五蘊皆空在眼前,而生其心隨之,就能啟用所有一切眾生的「般若佛智」了!
仁者自証所見,確是「空性法身佛」之時,名見性。自大空三昧出定,眼前的一切又恢復常態。此時更悟知,山河大地皆我妙明真心,即名明心!
修打字入佛知見的中華妹,麻煩請佛總結修修慧,集體創作,功德與共吧!
是,老師。佛總結如下:
無住生心。止觀不二。
定慧如一。明心見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