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句偈論
王群眾
九十一年九月三日,涓涓代天楊問「四句偈」義。她說天楊見《金剛果論》言及四句偈:
一曰空身。二曰空心。
三曰空性。四曰空法。
論上說,若以此四句偈布施,福遠勝七寶布施云云。
一、二、四曰之「空」是動詞,那要如何布施呢?
念給人聽?寫給人看?
或者是教人親見「人法的空性」,然後告之如何善用「空性」之三德—法身德、般若德和解脫德,以度脫人生的一切苦厄?
否則,仍無法落實修行而成空談。其結果必然是「不識本心,學法無益」!
又,佛家的「空性」超越語言文字,「不可取,不可說,非法,非非法」。唯有親見方能認識受用。因此,對初學「般若空法門者」而言,宜先告之如何:
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(空性)。 ~金剛經~
無奈,「見身心法非身心法,即見空性」的技巧失傳已久,只能「談空了」!
此所以「說空」者眾,「得空」者鮮。
佛家介紹「人法二空」,以人法總括宇宙的一切。身心曰人,餘皆曰法。故,空「身心法」也者,即空十法界。
由於任拈一法,便是十法界,現以花為例:
若見花非花,即見空性。 ~金剛經~
天楊若能親見花隱空現,即見「身心法」之空性,此乃入「空三昧」。《金剛果論》之四句偈所言者全了。
且看《金剛經》裡與之相關的四句偈,它是如何表法的:
我相即是非相。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。
離一切諸相。即名諸佛。
簡言之,「諸相即是非相即名諸佛」。諸相即身心法。非相即空性。諸佛乃指十方諸圓滿報身佛。換言之:
諸應化身佛「即是」法身佛「即名」諸圓滿報身佛。
若《金剛果論》未言及其四句偈,乃「法報應」這三佛身一體真理,則為「法應」二佛身之論!
走筆至此,心生一偈曰:
一曰空人(念見我身心是空)。
二曰空法(念見我身心之外的一切也是空)。
三曰空性(我也就見到了宇宙的本體空性了)。
四曰空佛(於空性中生起一念欲見諸佛,即見諸佛現於空中)。 ~圓覺經~
佛給《金剛果論》九十九分,還有一分何去?
是漏了「一」尊阿彌陀佛? ~佛說阿彌陀經~
整理潤色的中華妹,麻煩請佛總結修修慧,集體創作,功德與共。若得開示,即為親証。
是,老師。佛說:
毛皮非髓。難見全貌。
三身未盡。四句失真。
千古奇謎。生心求解。
空有不二。金剛妙義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