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與諸賢所見宇宙人生之差異
王群眾
九十二年八月三十日,見釋大懺師回秀玲語中提及:
……自性般若或見性—見到自然界的三種特性:
無常。苦。無我。
諸位同學,在佛教小乘人的初步「慧眼」裡,所見到的宇宙人生不外四事,曰:
無常。苦。無我。空。
彼等因對宇宙人生有此慧見,而修「斷滅身心語言」的「四聖諦—苦集滅道」,終得解脫。所謂「所作已辦,不受後有」,就是不用再輪迴六道了。
佛名彼曰「阿羅漢」。這如《金剛經》中之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。
另有一類行者,雖無佛仍能自悟,佛名之曰「獨覺」或「緣覺」,因修「十二因緣法」成就,可得「辟支佛果」。這如葉落知秋之修士。
再有一類行者,樂「六度之法」而勤修之,若能成就,其學位不出「十地菩薩」範圍。這如《華嚴經》〈十地品〉所宣說者。
彼等因開「法眼」故,所見宇宙人生便大不同於「小乘三法印」了:
諸行無常。諸法無我。寂靜涅槃。 ~三法印~
諸行真常。諸法皆我。輪涅不二。 ~一實相印~
可是,佛以「佛眼」觀察宇宙人生,所見又截然不同了:
無常。苦。無我。空。 ~慧眼所見~
常。樂。我。淨。 ~佛眼所見~
「常」者,涅槃,或無量壽之証得。
「樂」者,煩惱即菩提。
「我」者,天上天下唯我獨尊,或說一切皆我。
「淨」者,空相與諸相的佛性恆清淨。
總而言之,吾人的自性佛心,不外「常樂我淨」四德;而「佛眼」見十法界則是「全然的佛性」,非苦空無常無我。
整理潤色的中華妹,麻煩請佛總結修修慧,集體創作,功德與共。若得開示,即為親証。
是,老師。佛總結如下:
德由圓見宇宙真相。一切賢聖無為有別。
金剛般若巨義至乘。全然佛性無始無終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