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護罩
依分 2006.09.14
95年9月11日於Kevin養生館共修中,談及防護罩的問題。
有師兄認為大家談禪說法,而自己的色身即是修行的法器,應當照顧好並做好養生的基本要求。除此之外,也就是要自己和家人都健康自在。
當家人的〝方便工具或功力〞不夠時,可預先為他們做好〝防護罩〞,召喚其護法神前來保護他們,好與魔對抗,師兄認為,當〝一佛乘〞的法,對方聽不懂也不接受時,防禦是很重要的。
於是達摩祖師賜偈對師兄開示曰:
對奕交鋒高下邀。 防護不敵定業到。
大悲無懼同體導。 善惡皆緣一為葯。
我從早年求神拜廟,祈福求平安,到後來懂得付出關愛,參與慈善工作,加入社團佈施的行列。總是希望在無所求之餘,也能換得諸事順遂,家親眷屬均平安,然而真能因此而事事如願嗎﹖
有為善業是無止境的,如是因如是果,忙碌多年間仍有許多問題不得其解。在尚未深入經藏,正解如來真實義之前,依人不依法,做就對了的修行,該也是一種迷信&盲從吧!?
然〝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〞。
我於一念求正法若渴之心,而從有為法進入無為法,一探釋尊拈花示眾,如來禪一佛乘究竟解脫法門之堂奧時,仍親證無為心法之次第朗然分明,差之毫厘失之千里。所謂一地不知二地事,其中之差異非有為法之齊頭式的團體共修所能掩飾。
重要且值得一提的觀念是,〝防護罩〞是相對論,非〝一佛乘〞之〝不二論〞。
我們除開發根本智之外,當累積經驗積極培養後得智,為眾生努力嘗試各種說法。然而直接與眾生同體令入佛智以度化之法,無非心量&慈悲。以及虔誠.恭敬.感恩.懺悔之心。
度眾之目的應是利益眾生為先,觀想對方先得度,自他即得解。這在世間法的說詞是〝雙贏〞的,如此就沒有分別業障之相。
有很多人的眼中只有「法」,而心中卻不明「理」。
度眾之效果,首重度掉自己的自性眾生,即無明、妄想、分別、煩惱、執著。
正所謂〝明一分真義斷一分業力,斷一分業力復明一分真義〞。
以〝應無所住〞行於佈施,即證無住相佈施之心。
菩薩不獨享受福德,雖不刻意去追求功德,但功德自在法身中,以助他得法的〝度眾〞之功德,及他﹙眾生本身﹚〝得法〞之功德,授受是一,自他不二。則一切眾生〝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之分,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,……實無眾生得度者〞
〜《金剛經》分第三〜
三輪體空、三輪唯我、則三輪皆佛,能消業報、轉因緣於無形。
切不可執著於〝消業〞,而未焦點於〝道業〞之精進。
定業不可轉,不定業可轉。在冤親債主找上門,業力現前時,唯以虔懺之心法供養,同體以助令離苦得樂,了脫生死而得大自在。如此因緣業力方得以化解,因為沒有自己要來向自己取報的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