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空與法身空
王群眾
097-1
九十九年四月十六日,讀《佛說現代金剛經》〈第九十七品比量不管用〉,見宜芬同學研究本品至:
「空性」,超越語言文字。萬物諸相,無一相和「空性」相近,可藉來比較量測的。
故一定要經由「現量親証」,即入「大空三昧」親見,才能認識眾生的清淨妙法身。一切人為的清淨,皆非空性法身的清淨可比。法身的清淨是本有的,不勞拂拭。凡透過拂拭的方法,欲求清淨之真心,純屬想當然耳的「意識修」,概非頓見吾人之本來面目—「如來清淨妙法身」境界。
這時,她修「常隨佛學」大法,請大家的圓滿報身佛詳加解釋,佛曰:
偏空一處求清淨。不來不往羅漢定。
深山古剎求開悟。鳥叫蟲鳴心不寧。
比哉滿室讀不盡。一切相入當體空。
現量親証法身空。比量方便淨也空。
諸位同參道友,羅漢所修係空定,旨在偏空之清淨。然中道乃「空有不二」,所謂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識亦復如是,即是空」。於是,色(物質)心(精神)這二法即是空,所謂一切相入當體空。不必另求一空,以彼為道而得清淨。
菩薩所修的是大空三昧,非空定而已。旨在「現量親証」宇宙的一切當體空,是融相入性。相是有,性是空,性相是一非二。所以說,菩薩所見証的是,萬物本身之空性。如此就空有不二了,是謂中道。
除此之外,任何人類所能想像、描述的空,皆非法身真空。這種用比量所產生的空再多,即使著作滿室都是不管用的。
比量乃是方便,比量的清淨也仍是相。諸相之非相當體空,才是如來的清淨妙法身。
而驗証所學的方法,是當學子頓入空性,面見空之時,應於此空無所住的境界中,無明妄心不起作用之時,生彼真如本心,起念問法身空曰:
祢是空有不二之法身空性嗎?
是的。 ~此名自性說法作証轉~
從此意識轉成了般若之智,可以正式修般若到彼岸大法了。
整理潤色的中華妹,麻煩請佛總結修修慧,集體創作,功德與共。若得開示,即為親証。
是,老師。佛總結如下:
真如知見。親証方知。
空實妙有。不偏至正。
入道起修。從善如流。
稱性法住。圓滿無缺。
一百年四月十四日,新般若淨慧研究本品至最後聞佛開示曰:
偏空之中無有心。能見所見不生心。
定中如有生其心。起問原是妙明心。